Linux
干货集散地

Linux fdisk 添加硬盘,分区,挂载,永久挂载及其注意事项


回到顶部

具体步骤:

1、SSH登陆服务器:

2、列出所有硬盘:

命令:ll /dev/disk/by-path

我这里还有个sda

3、查看磁盘分区情况:

命令 :fdisk -l

最上面两部分表示我有两个物理设备

/dev/sda 149.1G (装的160G硬盘)

/dev/mmcblk0 3.7G (主板带的4G,也不知道它当时干吗用。我装fedora用了)

第三部分是已有的一个分区情况,主要是mmcblk0这块盘。

再下面就是分区信息了。

sda没有分区,装之前我清理过了。

4、给硬盘分区:

命令:fdisk 设备

我这里是 fdisk /dev/sda

看一下帮助信息,都中文了。

输入g,创建GPT分区表

输入p,看一下现在的分区情况,如果你的硬盘已经有分区,可以考虑d删除

输入n新建,分区号默认1,直接回车,第一个扇区(开始位置)默认2048,直接回车,上个扇区(结束位置)默认最大最后的位置,直接回车。

提示创建了一个新分区,类型为”Linux filesystem”

分区签名也不知道干吗的,自动生成,就不删了。

输入p,看一下现在的分区情况,和我需要的一样,这就是个数据盘,一个分区就够了。

输入w,将分区表写入磁盘并退出。

好了,至此分区结束。

5、格式化磁盘:

fdisk -l 检查一下现在的分区结构。

我这里刚分的是/dev/sda1

mkfs -t ext4 /dev/sda1

这条命令格式化为EXT4格式。

6、挂载磁盘到目录

# mkdir /storage 新建挂载目录

# mount /dev/sda1 /storage 挂载新硬盘

7、永久挂载

# vi /etc/fstab 设置系统自动挂载硬盘,加入一行:
/dev/sda1 /storage ext4 defaults 0 0

重启,就会自动挂载了。

8、闲着没事,检测一下硬盘坏道吧

我们执行命令”badblocks -v /dev/sda1 > result.txt “,执行检测

会把保存结果存在当前目录下的result.txt文件中,方便查看。

回到顶部

更新LVM动态linux磁盘

回到顶部

接5,前4步一样,分区。

5,创建PV

用pvcreate /dev/sda1 来创建PV

用pvscan来查看现在有的PV

6,创建VG

用vgcreate 卷组名 物理卷列表来创建卷组

如 vgcreate storage /dev/sda1
或 vgcreate storage /dev/sda1 /dev/sdb1

7, 创建LV

用lvcreate –name 逻辑卷名 -l 100FREE(全部空闲空间) VG名字

创建逻辑卷

  1. 在名为vg_newlvm的卷组中创建15G大小的逻辑卷:
    1. [root@centos7 ~]# lvcreate -L 15G vg_newlvm
  2. 在名为vgnewlvm的卷组中创建大小为2500MB的逻辑卷,并命名为centos7newvol,这样就创建了块设备/dev/vgnewlvm/centos7newvol:
    1. [root@centos7 ~]# lvcreate -L 2500-n centos7_newvol vg_newlvm
  3. 可以使用lvcreate命令的参数-l来指定逻辑卷扩展的大小。也可以使用这个参数以卷组的大小百分比来扩展逻辑卷。这下列的命令创建了centos7newvol卷组的50%大小的逻辑卷vgnewlvm:
    1. [root@centos7 ~]# lvcreate -l 50%VG -n centos7_newvol vg_newlvm
  4. 使用卷组剩下的所有空间创建逻辑卷
    1. [root@centos7 ~]# lvcreate --name centos7newvol -l 100%FREE vgnewlvm

8,格式化逻辑卷

用lvscan查看我们建立的lv

本例是刚才建立的storage/storage

使用mkfs -t xfs lv路径,格式化逻辑卷

9,后面挂载就一样了。

用 df -lh 来查看文件系统和挂载点

按下面格式填入/etc/fstab ,格式是XFS格式

/dev/mapper/storage-storage /storage xfs defaults 0 0

其他注意事项:

将新的分区盘挂载到已有数据的目录上,挂载成功重启后,此目录下的数据将看不到。

如需恢复不小心挂载错误的操作,请将新盘重新挂载到新的目录,然后原始目录的数据会重新出现。

其他信息:

mbr,gpt分区的区别:

 

  • MBR的意思是“主引导记录”,是IBM公司早年间提出的。它是存在于磁盘驱动器开始部分的一个特殊的启动扇区。这个扇区包含了已安装的操作系统系统信息,并用一小段代码来启动系统。当一台电脑启动时,它会先启动主板自带的bios系统,bios加载MBR,MBR再启动Windows,这就是mbr的启动过程。
  • GPT的意思是GUID Partition Table,即“全局唯一标识磁盘分区表”。他是另外一种更加先进新颖的磁盘组织方式,一种使用UEFI启动的磁盘组织方式。最开始是为了更好的兼容性,后来因为其更大的支持内存(mbr分区最多支持2T的磁盘),更多的兼容而被广泛使用,特别是苹果的MAC系统全部使用gpt分区。gpt不再有分区的概念,所有CDEF盘都在一段信息中存储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更先进但是使用不够广泛的技术。
  • 区别
    内存支持:mbr最多支持2T,而gpt理论上是无限制的。
    分区:mbr最多支持四个主分区,gpt没有限制。如果你想跑多系统,mbr最多4个而gpt没有限制。
    系统:win7只能用mbr分区(gpt也可以但是很麻烦,不建议),从Win8开始微软建议你使用gpt。
    其它:gpt是由uefi启动的,而uefi是后来才提出的概念,兼容性和稳定性不如bios+mbr。

Centos7新增硬盘挂载 简化版

查看现有硬盘情况
df -h
fdisk -l

查看新硬盘
ls /dev/sdb

具体操作
fdisk /dev/sdb
m
n 添加一个新的分区
p 创建主分区
w 保存并退出

partprobe /dev/sdb 重新读取分区表
mkfs.ext4 /dev/sdb 格式化分区–y
(mkfs.xfs /dev/sdb -f)

mount /dev/sdb /data/ 将/dev/sdb 挂载到/data/
df -h 查看挂载情况
vim /etc/fstab 永久挂载
/dev/sdb /data ext4 defaults 0 0

使用UUID挂载(公有云推荐)
blkid /dev/vdb1
vi /etc/fstab
UUID=0b3040e2-1367-4abb-841d-ddb0b92693df /mnt/sdc ext4 defaults 0 2
mount -a 查看是否报错

reboot 重启
df -h 查看是否正常

超过2T空间挂载

ls /dev/sdb
parted /dev/sdb
print
mklabel gpt
mkpart extended 0% 100%
print
quit
lsblk
mkfs.xfs /dev/sdb1 -f
mount /dev/sdb1 /data
vim /etc/fstab

赞(0) 打赏

评论 抢沙发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